美食的定義
人人都愛吃美食,這幾年台灣漸漸成了美食王國,除了傳統的台灣菜,又加進了日本、韓國、法國、越南、泰式等許多不同國家的風味,也做了一些調整和改變,更多元和豐富。
我居住的城市,以風出名,最讓人稱道的是米粉,因東北季風強,可以用來吹乾。所以外地人對這城市的印象就是此項小吃。
日前在街上發現新開了一家招牌掛著「米粉湯」三個大字的飲食店,所以我就入內嚐試一下,店家告訴我他們才開幕三個月,但是店內的客人不少,生意不惡。我點了一碗米粉湯和幾樣小菜。
先送上來的是米粉湯,這米粉有點粗,看起來不是本地生產的,再問店家這米粉是從何處來?他們告知確實是由別地送來。
接著送上的是小菜,用塑膠碟子裝的,碟子上套了一個塑膠袋,袋子上放著熱騰騰的豆腐、海帶、蘿蔔等,這樣的上菜方式讓我有點吃驚,現在的生活裡接觸和所見的都是塑膠製品,但是連上菜都要用塑膠袋盛,就讓我一下子不能接受。
用塑膠袋套在盤子上,主要是店家可以省去洗盤子的麻煩。每次上菜時套一個塑膠袋,客人用餐後,再換一個塑膠袋,省去洗盤子的工作,但是對客人而言這塑膠袋安全嗎?用久了是否有毒?店家似乎沒考慮。
這些年,大眾都重視盤中的美食和美味,但是用餐的碗筷餐具、廚房、餐廳、洗手間周邊環境等似乎距離美食和消費者的期望還有一段落差,特別是各地的許多夜市。
我付款時,順便勸店家別再使用塑膠袋裝食物,店家解釋那些塑膠袋是耐熱的,而且許多外帶食物也是裝在塑膠袋裡。
個人不是美食專家,平常也不講究和追求美食,但是認為美食不僅是食物入喉的味覺,還包括眼睛所見、鼻子所聞、耳朵所聽、手指的接觸等。所以一個好的餐廳必然要能滿足客人多方面的感受,才可以稱得上是美食。
美食未必要豪華或精緻,但是最起碼要做到衛生、安全、營養、健康,也要關心到客人的感受。
管理拾穗(NO.690)
本文作者曾渙釗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