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節奏
日前受邀到南部講課。這個縣市的經濟仍以農業為主,才踏出火車站,看到街景,我的感覺好像又回到小時候的新竹。應該是上班和上學的匆忙時間,這車站前的交通仍是稀稀落落,不緩不急。雖然街上可散見一些現代的建築物,如外表富麗堂皇的KTV、西餐廳和保齡球館,整個市區的步調是緩慢且鬆散的。
相同的時刻,換一個地方,在台北火車站前的陸橋上,可看見擁擠的學生和衣著光鮮的上班族以極快的速度,迅速走向城市的四方,無暇駐足停看路邊攤販的貨色。從人群走路和汽機車行進的速度和擁塞的情形,可以體會到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節奏。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願意或不願意,一旦溶入人群當中,你就會感受到那種周邊無以名之的節奏感,然後不由自主地隨著眾人的節拍行進。台北如此,東京、倫敦、紐約,世界上的大都會也都如此,現代都市的腳步和節奏是越走越快。
不同的企業和機構也有著不同的節奏。從一天的開始是上午八時、八點半或九點(心理而不是打卡鐘上的時間)。若是一大早電話找人,聽聽看對方接電話的總機小姐,是用一副剛睡醒仍朦朧的聲音;或精神奕奕、清脆的聲音來迎接你早晨的第一通電話;如果你要找的人已安坐在他的崗位上,或是仍在上班的途中,隔者一條電話線,你仍可以感受到那一家企業或機構的節奏感。如果運氣不佳,你要找的人還沒到達工作崗位上,也許還感覺到總機小姐或夜班的警衛先生似乎責怪你太早打電話進來。如果你要接洽的對象一大早就在開會或在現場,則透露出截然不同的氣息。
工廠的節奏感就更清楚了。一進入工廠就可聽見各種機器轉動的聲音,沖床在沖壓零件時發出的巨大音響和震動。觀察人員走動的速度,原料和半成品在生產線上從一站移動到另一站的速度。這些動作和音響其韻律或節奏的;穩定且規律的節奏是好的,表示正常。不規則、緊張的高頻率也許是那一環節出了問題正在搶救當中。而工作時間靜悄悄的生產現場可能是待料停工、機器故障、人員缺勤或訂單不足。
節奏感和經濟活動往往成正比,經濟活動越頻繁節奏感就越快,反之則慢。因此從節奏感也可反應出一家企業或機構的運作情況。從接聽電話的總機小姐,到接洽事務的承辦人,其說話的速度、處理事情的快慢 大致上就可推測這家企業的營運績效。
一個企業或機構的節奏感如果是可以分辨得出,這節奏是否由一群人自然產生的,或是由某一個人敲打出來?有人喜歡把企業比擬成一個大型的交響樂團。每一位工作人員站在自己勝任的崗位上吹奏或打擊自己拿手的樂器,共譜成一首壯麗的旋律或婉轉動人的曲子。而演奏的好壞,就要看整個樂團的演出是否和諧(harmony)以及是否掌握到正確的節奏(tempo)。在高處表現出激昂、壯麗、驚天動地;在低處溫柔、細膩、扣人心弦,準確地表達曲子的原意,這一切都有賴一個的樂團指揮來詮釋和控制,他(她)是整個樂團的靈魂人物。
一首交響曲中常使用不同的節奏(tempo),例如韋瓦弟有名的四季在四個樂章裡就混合使用不同的節奏;如急板(presto)、快板(allegro)、緩板(largo)和慢板(adagio),一位指揮若只會用某一種快的節奏,而不善用慢板,久而久之,也許會造成一群人持續的亢奮、緊張、於事無補。而只會用慢板的,長期下來,也會令人低沈、不奈、昏昏欲睡。我們也可利用這四種節奏對企業的經營作觀察和分類。而英代爾(INTEL)的總裁寫了一本《十倍速的時代》,不言而喻,他強調企業經營的節奏應是多快。
企業或組織的每一個人也都有其獨特的節奏感。不知是天生或後天使然;有的人快半拍、粗線條、快言快語、快刀斬亂麻;有的人慢半拍、心思細膩善於長考、慢條斯理;有的人不快不慢、按步就班、踏著穩健的腳步 雖然成功常屬於快節奏的人,但遇事三思而行,深沈而穩重的人成功也不乏其人。如何使不同節奏的人,在一起和諧的工作,相互搭配發揮每一種不同節感的人的專長,成了組織裡各級主管領導統御的最大考驗,近年主管在選人、用人時,熱衷於學習及應用、觀人術、生辰八字、血型或星座來作參考。我對這些方法沒有研究,不敢妄加批評。但在面談時,可以從者的談吐和反應觀察得知一個人的節奏感,再看其與團隊的節奏和企業文化是否調和,即可看出這位應徵者未來是否會與團隊有良好的互動關係。有一位急性的經理在談到用人的標準時,就曾說:「我用人的標準就是 看他(她)說話、走路的速度,跟不下我的、太慢的人,我就不用」。
百年來的管理學,至今仍不時爭論著管理應該是科學或藝術,沒有定論。不論是科學或藝術似乎都言之有理。但在掌握企業的節奏方面,我認為一個好的管理,在藝術面也占很大的比重。然而藝術的極至表現,並不是毫無章法的自由發揮或隨心所欲。它往往循著一定的道理、定律或理論,經過長久不斷反覆的練習,而到達純熟的境界,才能精確地表達豐富且細緻的情感,令人感動。
一個緊綁的弦,也必然要有鬆弛的時刻,才不致於折斷;一個快速節奏的日子,在緊張、忙碌之後也需要讓身心獲得充分的休息和調養,才能出發再做另一番衝刺,而緩板(largo)和慢板(adagio)的功能即在此。
不久前至紐約旅遊,一日在下班的尖峰時間,搭乘地下鐵。從行色匆匆的人群裡,傳來馬雅(MAYA)的音樂。二位街頭藝人;一位彈著吉他,一位吹奏笛,合奏將中美印第安人高山上的音樂帶到空氣混濁、夏日焦燥的地鐵中。聆聽那來自遙遠古國傳來 的音樂,候車人群在那片刻都安靜下來,似乎一天的辛勞,也獲得一些舒解。
我無意評論管理究竟應屬於科學或藝術,但不論是一個企業或機構的最高領導或部門主管,以及生產現場的主管,必然要懂得如何熟練應用及掌握各種節奏,才能指揮一個團隊,和諧地譜出許多優美的曲子。
(原稿刊登於安瑟管理顧問通訊 第12期 1997年10月號)
管理拾穗(NO.788)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