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要創造多贏
最近有機會代表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到一家半導體公司參加該公司內部舉辦的「採購物流菁英獎」擔任決賽評審。這家公司進入最後決賽的同仁都很用心,做了許多分析和改善建議,也提出降低成本的具體數據。每一位主講人報告完之後,每一位評審就會根據簡報提出一些問題或看法,以加深瞭解或建議。
這些簡報的主題包羅很廣,例如改善採購的物品、產品回收、改變採購和物流的程序、電腦或資訊系統化、倉儲作業等。每一個改善案都獲得一些成果,例如節省多少工時,降低多少採購成本等。這些降低成本的數據大都是由公司內部或提案者的角度來評估。
任何一個成本改善的提案都會有受益人或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一般的改善案當然是從公司的角度出發, 因此自己的公司就會獲得最大的利益,但是相對客戶或供應商而言,就可能因此損失一些利益或「受害」。舉例來說,如果向供應商議價談判的結果,供應商為了降低價格因而提供一個次級或有點瑕疵的材料,成本固然會降低許多,但客戶收到的品質可能會受到影響。又譬如,眾所皆知的是貨物海運的運費比空運的運費低許多。若將空運改變成海運,則一年可節省許多運費,但對客戶而言,交期變長了,自己和客戶的存貨也隨之增加了。
因此,降低成本不能單是從自身的利益來評估,也必須從客戶和供應商是否有利的角度來思考。換句說,要降低的成本不是單位成本(unit cost),也不是只有自家的成本,而應該從供應鏈(supply chain)上下游的總成本來思考及評估。降低成本不是一家贏,而是創造上下游的多贏。
也許有人認為要創造上下游多贏的局面是很困難的,但是若是能從整體供應鏈上下游的角度來思考,機會卻是相當多的。例如;
‧供應商提供的包裝對客戶是否有價值?
‧供應商的運輸方式對客戶是否有價值?
‧進貨及製程檢驗是否有價值?
‧等待及搬運是否有價值?
‧存貨增加對客戶是否有價值?
‧作業流程中有哪些不必要的動作?
‧加速作業流程對客戶是否有利?
結語:
目前許多公司在降低成本或庫存方面的思考和作法,往往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供應商或客戶)的痛苦上,因此降低的成本的效益是單方面或局部的,若能從供應鏈上下游一齊思考,找出沒有價值的浪費,不但創造多贏,也可減少上下游之間的衝突,使得成本降低的努力更容易推動實施。
管理拾穗(NO.447)
更多資訊詳見安瑟網站https://www.anser.com.tw/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圖片與本文無關
原文刊登於【採購與供應 雙月刊 Vol. 78, August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