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害入侵校園日趨嚴重
據警政署公布的數據,
民國一百零五年查獲的毒品犯罪件數
、犯罪人數、毒品總純質淨重,均為近十年最高,
較前一年尤其大幅增加;
各類毒品主要來源,臺灣本身居然名列第三大。
毒品在臺灣氾濫成災,是不爭的事實。
最令人怵目驚心的是,毒害入侵校園日趨嚴重,
如不能及時遏止毒品危害學子,
並嚴防毒販威迫利誘青少年學生成為藥頭,
勢必危及社會安寧,動搖國本。
據專業機構的調查,臺灣未成年者首次用藥平均年齡,
竟低到十二點五歲;
警政部門查獲少年藥頭運毒到國外之案件亦時有所聞。
如果這不是動搖國本的行徑,什麼才是?
教育部推動校園反毒紫錐花運動有年,
而濫用毒品的學生人數不減反增,
連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在立院都指出,
因毒品混合施打且不斷翻新,清查學生吸毒確有困難,
但再困難也得查,除了結合親師密切注意學生生活言行,
在家長同意或要求之下,學校進行學生唾液或尿液篩檢,
不失為保護學生遠離毒害的方法。
有些國家在推動這類篩檢之初,
曾引發疑慮,但配套趨完備後,漸獲接納,都是可參考的他山之石。
以上取材自國語日報「社論」校園毒害氾濫將動搖國本 (2017/4/17)
案例問題思考
1. 為何十二歲以上首次吸毒的學生人數逐漸增加?
2. 父母親和學校老師如何知道學生是否接觸毒品?
3. 吸毒的學生是否明白吸毒的後果?
4. 父母親和老師如何和學生溝通避免吸毒?
5. 父母親和老師對於防止學生吸毒是否有共同目的和期望?
TOC限制理論的系統思考~應用於親子、家庭、教育(NO.027)
本文由曾渙釗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整理改編
本文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編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