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是唯一不變的事

The only thing constant is change

-取自“變身怪醫”歌詞

曾渙釗

在一次研討會中一位高階主管說:「大學畢業七年之後的人不能用了,因為頭腦已僵硬了。」另外在一篇刊物上讀到,一位外國學者說:「目前的知識正以每七年增加一倍的速度成長」。 如果用心一點,就可在報章雜誌裏看到近幾年各行各業裏有許多新名詞、新術語不斷地增加。這些都說明了環境迅速改變,而此環境的知識也不斷增加。過去我國有句古言:「學得一技之長,勝過良田千畝」。以今日來看,此話就頗有商榷的餘地。問題是:學得的那一技可以用多“長”呢?五年、十年,或二十年?以目前科技的進步速度而言,一項技術可用五年而不被淘汰就很難得。

在製造管理的領域裏也是如此,過去製造業生產強調的是大量製造,追求量大就是美;如今已變成少量多樣的生產,交期不斷的縮短,而且每一樣產品在市場上要面臨許多競爭,包括國內和國外的競爭。因此管理也必須因應環境的變化而有另一種方式。如果光就生產及物料管理來看,過去這數十年來的變化也是頗大的。

 

1960年代以前:再訂單點(ROP)、經濟訂單數量(EOQ)

1970年代:物料需求計畫(MRP)

1980年代:製造資源規畫(MRPII)、及時生產(JUST-IN-TIME)        

1990年代:限制管理(CONSTRAINT MANAGEMENT)、企業資源規畫(ERP)

過去使用工具不是不好,而是必須重新詮釋,在不同的環境裏有不同的用法,並瞭解其優缺點,才能適用於新的環境。

我們很清楚地看到臺灣從50年代、60年代,一直走到現在90年,即將邁入2000年。這過去數十年來,許多產業的變遷,由無到有,又由興轉衰。另一方面許多新的產業如高科技產業,正在興起,真應驗那一句話:「十年風水輪流轉」。成功的企業和個人,必須有永續經營的打算,在順境及逆境都能把穩方向,持續向前。過去成功的經驗、方法在那個時代也許還有效,但於今則必須改弦易轍,不斷地學習才能繼續成長。

發行這一份小小刊物的目的:在散播一些新的管理理念。並且和安瑟管理的老朋友以及新朋友交換一些管理的新知。我們歡迎朋友以電話、傳真、信函call in,也歡迎朋友們把您們工作方面的心得及意見提供出來,與大家交換。

 

曾渙釗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取材自 安瑟通訊1996年4月第1期

管理拾穗(NO.879)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Arthur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