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理的迷失
物料或存貨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是針對企業的一項重要資產-存貨作管理。存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與售後服務用的零件和耗材(簡稱為MRO)。
企業會擁有存貨的主要目的是要滿足外部客戶的需求,同時要供應內部生產和研發、工程等的需求。
由於外在和內在的環境經常變動,例如緊急訂單突然增加、供應商的交期太長、生產的不良或損耗率過高等因素。物料管理人員只好以增加庫存來因應,長久下來,造成庫存水準居高不下。
一般說來,物料或存貨管理的迷失有下列幾點:
1.以安全庫存因應預測錯誤及緊急訂單
一般企業會思考以建立較高的存貨來因應市場的變動,然而安全庫存不是建的太高或不足,物料短缺或呆料的情況依然發生。
2.一次採購或生產大批量、經濟批量(EOQ)、或最低數量(MOQ)
為了提高生產的效率並降低生產和採購的成本,管理者喜歡一次生產較大的批量,或採購大的批量以達到降低單位成本。但是客戶的訂單卻越來越趨於多種少量。
3.依據過去的用量和經驗作未來的計畫
由於銷售預測的準確率低,而客戶的訂單又無法預期,所以管理人員只好以過去的用量和經驗作未來的生產及採購計畫,或發出新的訂單。然而未來的情況並不完全等於過去,存貨仍然不是過高或不足。
4.生產或採購的前置時間是固定的
生產需要採購原物料,而某些原物料的交期又特別長,尤其是某些國外進口的項目,通常供應商的交貨期都要三個月以上。管理人員要等到接到客戶訂單之後,再發出採購訂單,如此一來生產的交期就會受限於採購前置時間最長的原料交期。實際上有些採購的前置時間是可以縮短和調整的。若採購人員主動要求,供應商可設法縮短前置時間和分批交貨。
5.引進一套先進的電腦軟硬體就可以做好物料管理
一家公司若沒有一套合適的電腦應用軟體例如物料需求計畫(MRP),對於需要許多原物料來生產的要作物料和生產的排程是會有些困難。但是如果引進一套先進的電腦軟體並不保證就會成功。除了預測、訂單、和庫存資料的準確性以外,還包括管理的流程,管理人員如何學習應用電腦系統作計畫和控制,而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政策等的建立也是運作成功的基礎。
物料管理要做得好,首先要改變的是一些傳統的思維,例如由大批量改成小批量,設法縮短採購及生產的前置時間,加快接單到出貨的前置時間以及反應的速度和彈性,看未來的而不是過去的規劃等。
管理拾穗(NO.712)
本文作者曾渙釗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