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

歲末冬寒,天冷地凍,雖然台灣稱得上四季如春,但是每當北方的冷氣團南下,氣溫驟然降個十幾度,也會讓人不禁哆嗦,直呼「好冷!」。來到這二十一世紀的入口,說現在是科技時代或e世代,但我仍不時翻看傳統的農民曆,查看日出和日落的時間。台灣夏天時,旭日最早在上午五點零四分就東昇,到下午七點四十七分才日落;而冬天,太陽要在上午六點三十六分才會露臉(慢了一個半小時),但下午五點十分就西下(提早約一個半小時)。小時候,過農曆年,全家圍爐吃年夜飯時,一整年工作辛勞的父親就會語帶輕鬆地說:「要睡就睡冬至眠(夜最長),要吃就吃二十九眠(除夕夜)。」至今印象深刻。日夜的消長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在一年當中,沒有二天的日出和日落的時間是相同的,在農曆一年二十四節氣當中,夏至的時候日最長,而夜最短;到了冬至,則日最短而夜最長。

當七月熱得讓人無處可逃,農民曆上的節氣仍在「小暑」、「大暑」時,下一個節氣「立秋」 就接著來,讓人期待「天涼好個秋」的日子不遠。而當十二月,天冷得讓人受不了,節氣是在「小寒」、「大寒」時,下一個節氣「立春」就接著來,讓人預期溫暖的日子就不遠了。

自古以來,天地的運轉有一定的規律。雖然近年來,地球的溫度有緩慢上升的趨勢,南北極的冰山逐漸溶化,而聖嬰現象、暴風雨、颱風、龍捲風、乾旱等人類認為不正常的狀況頻頻出現,但這地球和宇宙仍然循著一定的軌道和韻律在運轉,而季節從春夏至秋冬,由冷轉熱,由熱變冷。記得母親就曾告誡我們家中一群的小孩子:「天照甲子,人照天理(天依照六十年為一甲子的循環,人要依照天理來做人做事)。」

一年的氣候是由溫暖轉而炎熱,由涼爽而變為寒冷,再週而復始的循環。經濟循環也和天氣一樣,經濟學上說「景氣循環」是指經濟活動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數年或更長)所發生的不規則波動,通常一個循環會經過四個階段;衰退、谷底、復甦和高峰。

近半年來台灣的經濟,從股市萬點的高峰逆轉而下,指數跌了一半,而整體經濟活動也因而遲緩下來。市面上百業蕭條、工廠停工或外移,公司裁員等的新聞不時在報紙上披露,讓人觸目驚心。但是這並不是台灣獨特的現象,同一時期在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也有同樣的情況發生,而全球經濟龍頭美國高科技股的指標也在同一時期嚴重下滑。是否如此就意謂著世界整體的經濟表現在走完前一段上升的階段,開始走向一個趨緩下滑的波段?

我不是經濟學家,不敢對經濟妄加推測。但若是依照經濟循環的法則,在一段時期之後,當景氣降到最低點,自然會再緩慢回升,只是沒有人可以成功地預測景氣或股市的底部在那裡,還要忍耐多久才會見到景氣好轉。報紙上說過去經濟景氣是五年一循環,現在則縮短到二年半就一循環,經濟變動劇烈時則更快。

眼看著景氣下滑、失業率攀高,如何阻止這種頹勢,許多專家學者紛紛在報章、雜誌、 電視或各種場合,提出許多看法和建言。而一般小老百姓只好發發牢騷,或痛批當政者的無能,或少有失意者採取一些害人或害己的事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但似乎對於整個大勢徒呼奈何。

我想起,小時候每當有天象異常,例如月蝕時,大家認為月亮被天狗吃掉了,就會在樓頂上或空曠處拿著盆子或可發出聲響的器皿敲打一番來「救月」,而我家附近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廟也會發出敲鑼打鼓的聲音。當人們無法理解外在環境異常的現象,或不能有效地克服或解決它時,就會發出許多聲音(大多是噪音)或做出許多奇怪的事情來設法改變它。月蝕現象只要在一段時候之後,就會自然退去,不久月亮也會再發出光芒,而敲鑼打鼓的人也似乎得到一些安慰。那時候的人擁有的知識或智慧仍不足以理解月蝕或日蝕只不過是自然的法則所造成的短暫現象,而不是被天狗吃掉了。

企業的經營隨著經濟的循環起伏,時好、時壞。而每一樣上市的新產品也和人的一生一樣,都會經過新生、成長、成熟、和衰退的階段,而另一項取而代之的新產品也會循著相同的週期循環。只不過在過去一項產品可以歷經數十年而不衰,現在的產品壽命週期就更短。為了刺激消費者,以及滿足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心理,許多產品必須不斷推陳出新。現在已有些公司以「三、三、一」的節奏推出新產品,此「三、三、一」代表在三個月內研究發展新產品,三個

月內大量生產供應市場,最後一個月將剩餘的存貨消化掉,再推出下一個新產品。

以這樣越來越快的週期向前推進,一旦市場需求並沒有真正提昇,存貨不斷增加,不景氣就提前到來。體質好的企業仍有本錢渡過寒冬,體質不好的企業只好退出市場,關門歇業。例如不到一年前仍為新聞媒體譽為天之驕子的一家網路公司,如今裁員縮編。市場是現實殘酷的,一個企業一旦不再有競爭的優勢,或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時,就會被迫退出市場,並將曾經擁有的土地、廠房、和人才等資源釋放出來。

我過去服務的一家外商投資的電子公司,在全盛時期員工達到一千多人。但好景不長,幾年後,忽然宣佈策略性地結束在台灣的生產,而土地廠房至今已數度易手。曾經相聚一堂的同事,也都各奔前程。有些人就順利轉業,成為某些領域的頂尖人物,可說是因禍得福。

許多年來,偶而聊天時,朋友問我:「你比較喜歡夏天或冬天?」我總是回答:「都好!」因為就個人而言,夏天或冬天都有它的好壞,而季節是要輪到夏天或冬天也不是憑個人的喜惡可以選擇或改變,只有順著季節的變化,調整生活起居飲食,夏天穿凉爽些,冬天多加衣等,才可以過得舒適,不會得病。

經濟也是一樣,景氣要好或要壞並不是憑個人的喜惡,可以加以選擇或改變,只能順勢而為。何況企業的經營有時和景氣的好壞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在景氣好的時候,仍有人關門停業。在景氣看壞的時候仍有企業獲利,業績屢創新高。然而,大多數人在業績不振,經營困難時,首先就是抱怨大環境太差,不適合經營,而缺乏更多的自省和自發性的努力。誠如有句名言說:「失敗的人找藉口,成功的人找方法(出口)」。

就天氣而言,現在如果有人問我:「你喜歡夏天或冬天?」,我也許會答:「冬天」。因為夏天的熱是揮之不去,無法逃避的,而冬天可以靠多加衣服,少出門,或調整室內的溫度去適應它。更重要的是,夏天的熱常會令人頭昏腦脹,心浮氣躁,思緒無法集中。而冬天因冷,可以讓人冷靜下來,心平氣和,而思緒也較清晰。也許是如此,大自然或居住在北半球的人類則安排一年在冬末春初開始,再夏、秋、冬的循環,讓人可以在一年最冷的時刻得以靜下心來作未來一年的規劃。

熱或冷的經濟循環對企業的影響也是一當景氣好的時候,訂單和需求增加,許多企業只要擴充產能,增購設備,加添人手,可提高獲利,卻疏忽了檢討改善本身的體質提昇競爭能力。當輪到不景氣時,訂單與需求減少,原來體質不佳的症狀就一一呈現出來,終於在競爭的市場上敗退下來。

我記得前一波不景氣時,國內一家知名的半導體公司的董事長就說了一句很「酷」的話,他說:「景氣越壞越好,那就可淘汰一些不具競爭性的廠商。」

企業要永續經營,必須要瞭解到,景氣好壞是一種循環,永遠沒有一個產業可以如日中天般的耀眼。就個人而言,在經濟循環的就業市場上,也無法保證只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永遠保住飯碗。企業和個人一樣,必須在景氣好的時候想到景氣變壞的時候如何順應;景氣壞的時候該如何應變提昇,等待下一波好的景氣來臨。誠如美國已故的甘迺迪總統說的一句令人省思的話:「修理屋頂漏雨的最佳時機,要選在風和日麗的日子」。

大自然的一切隨著地球的轉動而有春夏秋冬。因此我樂觀地認為越是寒冷的冬天,春天就不遠了。景氣也是一樣,只是當身處寒冬時,我們更要冷靜地問自己:「當春天來臨時,我們要拿什麼播種?」。

原稿來自安瑟管理顧問通訊2001年2月第32期

管理拾穗(NO.802)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Arthur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