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訂單量(EOQ)經濟嗎?

一次發出採購或生產的訂單批量要多大最適宜?如果一次發出的訂單數量越大,可達到經濟規模,而採購單價或生產的成本就可能降低。因此一般供應商或賣方會提供數量折扣以鼓勵買方一次購買更大的批量。製造部門也同樣喜歡一次生產較大的批量,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製造成本。

然而,採購或生產的批量若超出所一時的需求或可銷售的數量,就可能造成庫存積壓,資金週轉緩慢,庫存管理成本增加等問題。

在一次採購或生產批量太多或太少都不利的情況下,就產生了經濟訂單數量(Economic Ordering Quantity;EOQ)的想法。1913年一位顧問R.H.Wilson提出經濟訂單量(EOQ)的計算公式,當某一項目的年度需求量和訂單或換線成本越高時,訂單的數量就會越大。但是若該項目的採購或生產成本越高,則訂單的數量就會偏小。在訂單的成本和持有成本兩者接近時,也就決定經濟訂單(EOQ)。此計算公式經常出現在採購及生產的教科書,以及相關論文裡。

在此計算公式或理論提出的一百年後,從新的角度來檢視發現由於外在環境的改變,此計算公式已經有些不適用。在1913年此計算公式提出時,工廠和企業都假設生產的產品都可以賣掉,採購的物品都會有需求,需求是穩定和不變的。

然而今日的產品越來越多樣化,產品的生命週期也越來越短,客戶的訂單偏小量和多樣。因此一次發出的採購或生產批量達到成本最低的經濟規模,有可能造成呆滯的庫存,使得庫存堆積越來越高。例如某一項原料或產品經過幾項因素已知的數量和成本:1.年度需求量 2. 訂單成本 3.單價 4. 持有成本計算出其經濟批量(EOQ)是100個,但是當客戶的需求是60個。若依照EOQ成本最低的考慮,就會增加40個的庫存。 業界的專業人士在採用經濟訂單量做決策時,就得先考慮以成本優先的觀念決定訂單數量是否就真的經濟?

管理拾穗(NO.1181)
更多資訊詳見安瑟網站https://www.anser.com.tw/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圖片與本文無關

Arthur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