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與否是一種心理感覺

從孩童起至踏入社會工作或參加任何競賽,每一個人都重視公平與否的問題。所有的人都會要求家長、學校的老師、主管或是任何競賽、考試、任何制度或機構都要做到公平和公正。若有任何不公平的事情發生,有些人就會提出抗議。

先舉一個小例子說明,如果二個人都很口渴想喝一瓶可樂,但是又沒有磅秤可以衡量,這時該如何分配才能讓兩人都覺得公平?有一個方法是先讓一個人將這一瓶可樂倒在二個杯子裏,但是卻由另一人優先選擇。

如果倒可樂的人有偏心倒的不公平,一杯多一點,另一杯少一點。則另一人可能優先選擇那一杯較滿的可樂。換句話說,負責分配的人,通常會讓優先選擇的權利讓給另一人,所以他在分配時就會盡量做到公平。同樣的方法也適用於切西瓜或蛋糕。

另舉一個例子,如果有十粒糖果要平分給三個小孩,於是由一個人做三隻籤,其中有一隻籤是四個,其他兩個是三個。抽籤時,其他二人優先,剩下的那一隻籤不論是三個或四個,都屬於做籤的人。

每一個聰明的人都會要求公平,但是對公平的認知卻是主觀的,或是帶有個人期望。以前例來說,如果有一人不想喝可樂或是吃糖果,他寧可選擇小杯或量少的;但是若有人的期望很高,他可能認為自己年紀大,體重比另一人重,輩份高,因而認為他要多一點才算公平。

在企業裡,當主管要為部屬調薪時,如果公司的預算是3%,而員工也聽到了這調薪幅度,每個人都會期望得到比3%多一些。然而實際上,因為績效考績的標準、常態分配的原因、個人的實際績效還有其他的考慮,一定有些人的調薪高於3%,有人低於3%,因此就會有人認為不公平。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調薪3%,是否每一個人都會認為公平呢?可能也不會。

每一個人都會要求公平對待,但是每一個人的條件和期望卻不一樣,而且對分配的方法和遊戲規則是否公平的看法是主觀的,因此公平與否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那是一種感覺,而不是絕對的。如果感覺對了,即使自己得到的較少,也會認為那是公平或可接受的。如果感覺或期望過高,即使得到的較別人多,也會認為那還是不公平的。

參與分配的人,若能多一點寬容、同理心、包容心等,在談公平時,內心的感覺就不會是吃虧,而是知足或滿足。

管理拾穗(NO.895)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Arthur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