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備萬一(JIC)或是剛好及時(JIT)

自從2020年爆發疫情之後,全球供應鏈發生嚴重的斷鏈、缺貨、物價上漲等問題,而經過二年後,疫情還看不見何時會終止。

業界有人認為過去豐田式推動成功的剛好及時(Just-in-Time)不適合在這種特殊情況,應該採取以備萬一(Just-in-Case)的生產及存貨管理才能因應這種特殊情況。

以備萬一(JIC)是基於有備無患的假設。但是若從實務的角度來看,每一個製造業的存貨項目包括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少則幾百項,多則幾千或幾萬項,這些項目要如何預先準備多購買或生產多少庫存,才能有足夠的庫存滿足生產或客戶需求?若每一項都增加一或二個月的庫存水準,也不見得可以應付緊急訂單或變動很大的需求。而即使庫存水位建高了,某些項目可能建的太多,而某些項目又可能不足,造成長短不一,不成套,或是急需要的仍然缺貨,不重要或不急著需要的庫存建了一大堆。

有一天當疫情消退的時候,這些備了太多或是長短不一的庫存呆滯、逾期的庫存難以消化,不但加重庫存管理的成本,也是財務上的損失。

剛好及時(JIT)強調的是供應商在需要的時候送到正確的項目、正確的數量和品質到正確的地點,並且以小的批量,甚至於數量一個也送,以滿足下游客戶的需求。它是以縮短交期、快速反應、主動等來回應,建立在供應鏈上下游協同溝通和相互信任為基礎,而不是靠單方猜測生產或採購來作計畫。

業界一向習慣採取買賣的方式進行採購,只看短期績效,不重視上下游的關係,喜歡貨比三家挑選供應商,但是一旦發生嚴重缺貨,供不應求時,就無法獲得可靠的供應商願意在雨中送傘,及時解決困境。個人認為會雪中送炭都是因為上下游長期建立的穩固關係所致。

管理拾穗(NO.1124)
更多資訊詳見安瑟網站https://www.anser.com.tw/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圖片與本文無關

Arthur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