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個月的交期

日前媒體報導一家全球知名的自行車大廠,因為發信要求協力廠商依原訂票期展延45天,引起關注。

該公司董事長在一公開場合,說明自從疫情2021年爆發後,自行車的需求突然漲了三倍,許多訂單湧入。但是其中有一個零件(猜測可能是變速器)的交期要到三十六個月,因此無法做到及時生產(JIT)供應市場,導致成車的交期要延至五百天,甚至於六百天。

一台自行車通常需要大約八百多個零件組成,但是若缺某一個零件,特別是供應來源有限,取得困難的瓶頸或是關鍵零件,就算是其他的零件的庫存都充分備齊,也是無法組裝成一台自行車,而多數零件庫存卻增加了。

董事長在演講時還問在場的聽眾說一個零件交期三十六個月,有何方法可以縮短。事實上,除了公司內部主管和員工可以瞭解及想出解決方法,外人是很難提供具體方法。

各行各業都有交期過長的問題,不僅是製造業,服務業如醫院、金融機構、運輸業者等,特別是在疫情下,因為人力以及運輸過程供應受阻,使得交期更加惡化。

然而,一般而言,企業在估計交期時通常都會多高估一些,保留一些時間緩衝(time buffer),以達到如期如數交貨的承諾。

而且整個生產作業的時間通常大約只占整個流程的百分之二十,其他的時間都浪費在等待、搬運、儲存等。

就如同一個病人從進醫院到檢驗、看診及領藥的流程大約要花一或二個小時以上,但是見到醫師的時間大約不到十分鐘,所以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是沒有價值,或是稱之為「浪費」。

這些沒有價值或是浪費的時間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再去縮減。

企業一向重視成本如何降低,然而生產作業的時間長短不但直接影響存貨水位的高低,也關係著企業的現金流是否順暢。

管理拾穗(NO.1171)
更多資訊詳見安瑟網站https://www.anser.com.tw/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圖片與本文無關

Arthur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