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料的對策

自從2020年爆發全球疫情之後,市場上發生存貨管理的兩種極端現象。有些物品因疫情影響銷售的緣故而造成呆滯料。另一方面因為疫情期間在家上班或學習而造成電子和電腦產品等熱銷而嚴重缺貨。雪上加霜的是,全球物流如空運、海運還有機場和碼頭裝卸延遲的問題而造成交貨期延後,使得缺料的情況更加嚴重。

一般人在面對缺料發生時,首先就會想到增加安全庫存(safety Stock)或是增加緊急追加訂單的數量;重複下單或是額外增加訂單數量(overbooking)。這種心態就像一般民眾聽到缺貨時,趕到超市去搶購衛生紙和民生日用品是一樣的。

然而企業面對缺料發生時有些不同的作法,例如使用安全前置時間(safety lead time),可提早發出訂單,但是訂單數量並沒有增加。如果訂購的原物料提早送來,就會儲存在公司的倉庫裏。採用安全庫存或安全前置時間都會增加庫存的持有成本。

除了安全庫存和安全前置時間以外,還有一些比較積極和有效的方法,例如縮短交期的前置時間,小批量多批次的交貨。

一般供應商提供的交期時都是估計的,通常都會給自己保留一些彈性,以便應付緊急或不確定的訂單,因此還有縮短的空間。

小批量多批次的交貨,例如要求供應商每天交貨一次或二次,除了可應付缺料的情況,貨到即用也可降低存貨。在疫情期間有人懷疑豐田汽車多年來採用「零庫存管理」(zero inventory)是否可行。其實「零庫存管理」背後的精神是供應商要在需要的時間送正確的項目(包括零缺點的品質)到正確的地方(使用的地點),因此又稱之為及時(Just-in-time)。如果供應商可以配合做到及時供應,則買方就不需要儲備高的庫存。就像在疫情期間,許多個人或家庭都叫餐廳或廚房外送,將一餐所需的數量在需要的時間送到指定的地點等。一餐用完,不會留下剩餘的餐點一樣。

其實缺料會發生,主要在上下游買方和賣方之間雙方的資訊是否透明或是願意彼此分享,溝通是否順暢,和雙方是否已經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及互信(trust)的程度。如果買方和賣方之間的資訊流(information flow)做得好,相互的信任和長期關係也很好,則缺料的情況就可以共同設法來解決和改善,最低的程度買方在市場嚴重缺料的情況下還可優先取得供應。

管理拾穗(NO.1079)
更多資訊詳見安瑟網站https://www.anser.com.tw/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圖片與本文無關

Arthur Tseng